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前置程序是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前置程序是劳动者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这一程序的启动条件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且案件正在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但尚未作出判决。在此阶段,劳动者还可以提出新的诉求,并申请仲裁。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前置程序的详细说明
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的,不由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2. 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但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3. 在劳动争议中,举证责任倒置,即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的,由单位举证,否则单位承担不利后果。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4.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诉讼活动。
5. 仲裁裁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争议,仲裁裁决对用人单位为终局裁决。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2. 调解: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
3. 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对用人单位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劳动者对该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 诉讼:劳动者在法律仲裁程序和阶段要走规定的流程,给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这一事实依据而存在而提出。
劳动仲裁前置是什么意思 (二)
贡献者回答律师解答劳动仲裁前置,指对于劳动争议来说,当事人在提起劳动诉讼前需要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能提起劳动诉讼。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定有哪些 (三)
贡献者回答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定主要指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需要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下是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一、一般情况下的仲裁前置
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通常需要先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例外情况:可直接提起诉讼
以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起诉:
当劳动者持有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并且诉讼请求仅涉及该欠条所列的劳动报酬争议时,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先经过劳动仲裁。
劳动报酬争议调解协议不履行:
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如果当事人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了调解协议,但用人单位不履行该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依据
这些规定主要依据的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该条款强调了解决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该法也规定了上述例外情况下的直接起诉制度,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定在一般情况下要求劳动者先申请仲裁,但在特定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优尔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