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
- 2、劳动仲裁27条内容是什么
- 3、劳动仲裁法第49条规定内容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 (一)

优质回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立法目的与适用范围 立法目的: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除名辞退辞职离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等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协商: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组织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劳动争议调解 调解员要求: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 调解协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五、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委员会组成: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组成人员为单数。 仲裁庭制度: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 仲裁裁决: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六、仲裁裁决的效力与执行 终局裁决: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诉讼与撤销: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撤销裁决。 执行: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七、其他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的纠纷包括社会保险金发放、公有住房转让、劳动能力鉴定异议等。
八、施行日期 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劳动仲裁27条内容是什么 (二)
优质回答核心内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时效长度及中断、中止情况,以及劳动者在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中的特别时效规定,均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详细阐述。该法条明确了仲裁时效为一年,起算点为当事人知晓或应知权利被侵害之时。时效因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并从中断时重新计算。特殊情况下,如不可抗力或正当理由导致不能申请仲裁,时效中止,并在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须在一年内提出申请。
详细解读:
1. 仲裁时效长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这意味着,权利人在一年内未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的请求权,将丧失该请求权。
2. 仲裁时效的起算: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包括权利人主观上已了解自己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以及客观上有理由认为其权利已被侵害的情况。
3. 仲裁时效的中断: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4. 仲裁时效的中止:在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不能在规定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情况下,仲裁时效中止。当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5. 劳动报酬争议的特别时效:针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应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的这些规定,旨在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并有利于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通过明确时效的长度、中断和中止的情形,以及特别时效的规定,该法条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劳动仲裁法第49条规定内容 (三)
优质回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9条明确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劳动仲裁裁决。这些条件包括:裁决书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重大过失。用人单位需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申请。
劳动仲裁具有多重作用:
1.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秩序的稳定。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得提起诉讼。
2. 适用于多种劳动争议情况,如劳动合同、辞退、工资、补偿等纠纷。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0条,除第47条规定的情形外,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如不服,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未诉,裁决书即生效。
第51条规定,对于生效的调解书或裁决书,当事人应按期履行。不履行的一方,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执行,法院应依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四)
优质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一部旨在公正及时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纠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
目的与范围:该法的主要目的是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它涵盖了劳动关系确认、合同履行、解雇争议、薪酬福利等多方面的内容。
解决途径: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来解决。雇主在争议解决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证据。
调解与仲裁:调解是劳动争议解决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调解不成,劳动者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依法进行仲裁,并作出裁决。
诉讼权利: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特殊裁决:对于一些小额或特定争议,仲裁裁决可能为终局裁决,即一旦作出即直接生效,无需再通过诉讼程序进行确认。
法律保障:该法还规定了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以及仲裁过程中各方的权益保障和义务,确保仲裁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于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劳动仲裁法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优尔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