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撞骗罪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一)

招摇撞骗罪的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相关法律,招摇撞骗罪将面临以下处罚:

1、犯罪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2、若情节严重,则刑期将增至三年到十年以下;

3、冒充人民警察实施此类行为,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招摇撞骗罪属于什么罪? (二)

招摇撞骗属于刑法中的招摇撞骗罪,招摇撞骗的冒充对象一般会包括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以及军人,当不法分子利用冒充公职人员来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会抹黑以及危害到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所以司法机关在发现了此类的违法行为后都将会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也是会处以十年的有期徒刑。

一、招摇撞骗罪属于什么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均可构成本罪。

二、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者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尽管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有上述区别,但在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情况下,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处理想象竞合犯的案件应当按照从一重罪处的原则。

(5)犯罪目的的不同。

三、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两者的区别在于:

(1)前罪是以“骗”为特征的,被害人在受骗后往往是“自愿”交出财物或出让其他合法权益;而后罪,虽然也有“诈”的成份,但却是以“恫吓”被害人为特征,即对财物的持有者施以恫吓,造成其精神上的恐惧,出于无奈,被迫交出财物而出让其他合法权益。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2)前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的活动,其直接侵犯的不仅可能是财产权,也可能是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其他合法权益;而后罪侵犯的客体只能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如果招摇撞骗的金额过于的巨大会处以三年有期徒刑至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那么在对招摇撞骗罪进行量刑时不仅会根据造成的非法利益,同时还是会根据招摇撞骗的次数、造成的后果以及冒充的对象来量刑的,这样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招摇撞骗罪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怎么处罚的? (三)

招摇撞骗罪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是处五日至十日拘留,并处罚金,但如果冒充军人或者警察进行招摇撞骗的,需要从重处罚,具体情况下应当结合实际来进行处理和认定,避免出现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

一、招摇撞骗罪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怎么处罚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均可构成本罪。

二、 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者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的破坏。尽管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有上述区别,但在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情况下,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处理想象竞合犯的案件应当按照从一重罪处的原则。

(5)犯罪目的的不同。

招摇撞骗罪的量刑处理情况应当结合犯罪分子造成的犯罪事实来认定,对于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或者犯罪事实轻微的不需要起诉处理的,可以直接按照行政治安处罚法中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于相关情况的认定上应当结合实际来认定。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有什么 (四)

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客观要件不同:

诈骗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招摇撞骗罪:客观方面包含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二是行为人必须有招摇撞骗的行为。

手段不同:

诈骗罪:手段并无限制,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进行,以此骗取被害人信任。招摇撞骗罪: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

犯罪目的不同:

诈骗罪: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招摇撞骗罪:行为人的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内容广泛得多。

构成犯罪的数额限制不同:诈骗罪:构成犯罪要求诈骗数额较大。招摇撞骗罪:构成犯罪对所骗取的财物数额没有特定要求。

招摇撞骗罪一般量刑标准 (五)

在通常情形下,招摇撞骗罪的量刑范围包括:

情节严重者则获三至十年有期徒刑;

情节轻微者则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其中,拘役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管制则为两年,而剥夺政治权利的最长期限为五年。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二年以下。

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六个月以下。

第五十五条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外,为一年五年以下。

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二年以下。

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六个月以下。

第五十五条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外,为一年五年以下。

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骗罪的信息,欢迎点击优尔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