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赠予协议和赠与协议的区别
- 2、赠与书与赠与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 3、赠与合同具有什么法律性质
- 4、民法典什么叫赠与合同
- 5、赠与合同是什么意思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赠予协议和赠与协议的区别 (一)

答赠予协议和赠与协议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法律含义和使用场合。以下是详细信息:
1.赠予协议,赠予协议是法律术语,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赠予协议需要有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如果一方有赠与意愿,而另一方无意接受该赠与,赠与合同不能成立。赠予协议一般要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如签订赠与合同。
2.赠与协议,赠与协议是文学用语,并不是一个法律用语,从法律角度无此定义。赠与协议是指送财物或他物给人,是一种单方面的行为。
签订赠与合同的注意事项:
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无偿的行为,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鉴于赠与合同的特点结合法律对赠与合同的规定,在实践中签订赠与合同应注意如下几点:
1.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2.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若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若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3.如果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让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4.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内容。
5.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总结来说,赠予协议是一种法律上的行为,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且通常需要法律程序来完成;而赠与协议则是文学用语,通常指单方面的赠与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九条
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赠与书与赠与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二)
答赠与书和赠与合同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为,尽管它们都与财产的转移有关。赠与书是指赠与人单方面做出的将财产无偿给予他人的书面意思表示。如果受赠人拒绝接受,则该赠与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而赠与合同则是双方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其中赠与人承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并且受赠人同意接受这份赠与。这种合同可以发生在个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相互之间。
在赠与合同中,赠与的财产不仅仅限于所有权的移转。例如,抵押权、地役权的设定等也可以作为赠与的标的。这意味着,赠与人可以通过赠与合同将某些权利或权益转移给受赠人。
从法律角度来看,赠与合同受到《合同法》的规范。《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一条款明确了赠与合同的基本法律框架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总的来说,赠与书和赠与合同虽然都是关于财产的转移,但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定义和适用范围。赠与书是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赠与合同则是双方之间的协议。此外,《合同法》为赠与合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赠与合同具有什么法律性质 (三)
答赠与合同的法律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双方行为:
性质:赠与合同需要赠与人与受赠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仅有赠与人的赠与意愿,而受赠人并未表示接受,则合同不能成立。
区别:这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存在显著区别,馈赠不需要受赠人的明确接受即可生效。
诺成行为:
一般理解:诺成行为指的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合同即成立,无需交付标的物。然而,关于赠与合同,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虽然理论上可以视为诺成行为,但实际上往往要求交付赠与物后方能认为合同完全成立。
特殊规定:在交付赠与物前,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践行为的特点,但与典型的实践行为又有所不同。因此,关于赠与合同是诺成行为还是实践行为,存在理论上的讨论和实践中的特定处理。
无偿行为:
性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无需因此承担任何义务。因此,赠与合同被视为单务合同。
特点:这与双务合同形成鲜明对比。
法律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一规定明确了赠与合同的基本性质和构成要件。
民法典什么叫赠与合同 (四)
答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无偿将自己的财产转移给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形式。以下是关于赠与合同的详细解释:
合同双方:赠与合同中,赠与人是主动方,承担着赠与财产的义务;受赠人则为被动方,拥有接受赠与财产的权利。
财产范围:赠与的财产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房屋、车辆、现金等所有权转移,以及抵押权、地役权等其他权利的赠与。
合同内容:赠与合同的签订需双方达成一致,明确赠与物的具体内容、权利归属、交付方式、时间及任何附加条件,以确保赠与活动的顺利进行。
法律效力:赠与合同的执行和效力受法律保护。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果一方未能履行合同约定,可能面临违约责任的追究,严重时甚至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社会意义:赠与合同作为财产转移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个人间的互助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签订赠与合同时,双方应遵循自愿、公平、合法的原则,确保赠与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赠与合同是什么意思 (五)
答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它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
双方行为:赠与合同需要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同时受赠人也要有接受的意思表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合同。这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馈赠只需要赠与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
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在多数国家,赠与合同在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告成立,为诺成行为。但根据中国的司法实践,赠与合同必须交付赠与物后方能成立,即为实践行为。在交付赠与物前,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
无偿行为: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并不因合同而承担义务,因此赠与合同为单务合同。赠与人将财产无偿地转移给受赠人,无需受赠人支付对价。
赠与标的的广泛性:赠与的财产不仅限于所有权的移转,如抵押权、地役权的设定等,均可作为赠与的标的。这意味着赠与合同可以涉及多种类型的财产权益。
对于赠与合同,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优尔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