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刑事和民事同时起诉吗

非法集资刑事和民事同时起诉吗

### 非法集资:刑事与民事能否同时起诉探讨

在当前金融市场中,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给受害者带来了巨额经济损失,也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非法集资行为,法律提供了刑事和民事两种救济途径。那么,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受害者是否可以将刑事和民事同时起诉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非法集资刑事起诉的必然性与程序

非法集资行为往往构成犯罪,如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这些犯罪不仅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还严重侵害了受害者的财产权益。因此,刑事起诉是打击非法集资、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侦查完毕后,案件将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将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核实证据,确定犯罪事实,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在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时,将依法对被告人作出刑事判决,包括定罪和量刑。

非法集资民事起诉的可能性与限制

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受害者往往希望通过民事起诉来挽回经济损失。然而,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非法集资案件的受害者不能直接提起民事附带诉讼要求赔偿。这是因为非法集资案件涉及追赃挽损,法院在刑事判决中会对涉案财物处理作出决定。具体而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会依法追缴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并责令退赔给受害者。追缴到的财物,如果权属明确,将直接发还给受害者;如果权属不明确,将按比例发还给受害者。因此,在刑事程序尚未结束,追赃挽损工作尚未完成时,受害者通常无法直接通过民事诉讼获得赔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受害者完全失去了通过民事途径维权的可能。如果经过追缴或者退赔后,受害者的损失仍未得到完全弥补,或者刑事判决中未涉及退赔的部分,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此时,人民法院将依法受理案件,并根据具体情况审理判决。

刑事与民事同时起诉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从法律上讲,非法集资案件的受害者不能直接将刑事和民事同时起诉,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害者可以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及时向司法机关提交附带民事诉讼状,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这种做法虽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同时起诉”,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刑事与民事的双重救济。此外,受害者还可以在刑事程序结束后,根据追赃挽损的结果和刑事判决的内容,决定是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刑事程序未能完全弥补受害者的经济损失,或者刑事判决中未涉及退赔的部分,受害者完全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综上所述,虽然非法集资案件的受害者不能直接将刑事和民事同时起诉,但可以通过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提交附带民事诉讼状,或者在刑事程序结束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刑事与民事的双重救济,为受害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法律保护。

非法集资是民事还是刑事 (一)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非法集资属于刑事案件。非法集资一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诈、诈骗等的手段骗取公众的财产占为已有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非法集资属于刑事案件吗? (二)

优质回答非法集资罪属于刑事案件的,因为在刑法中明确的规定了如果公司或者个人未经允许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法中筹集资金都是属于非法集资罪,那么司法机关会根据非法集资涉案人的涉案情节以及造成的具体后果来确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具体根据刑法的规定来确定处罚力度。

一、非法集资属于刑事案件吗

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是指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

非法集资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应以《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定罪处罚。

二、具体手段

非法集资波及的领域日渐广泛,商品营销、资源开发、种植养殖、投资担保等传统领域案件时有发生,借贷理财、私募股权、虚拟货币、消费返利等新兴领域已逐步成为非法集资犯罪的重灾区。特别是互联网上非法集资犯罪成为普遍模式,跨界特征更加突出,传染积聚更快。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低收入人群、农民群众、退休人员参与其中,有的案件中超过半数参与者为老年人,不少群众把“养老钱”、“救命钱”投入集资,几乎血本无归。

(1)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暴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2)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不法分子以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

(3)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不法分子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

(4)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的信任。为给犯罪活动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掩盖其非法目的,而无实际经营或投资项目。这些公司采取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作广告等加大宣传,骗取群众信任。

(5)利用网络,通过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不法分子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或设在异地,发展人头一般用代号或网名。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 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诱骗群众上当。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在潜逃前还发布所谓通告,要下线人员记住自己的业绩,承诺日后重新返利,借此来稳住受骗群众。

(6)利用精神、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许多非法集资参与者都是在亲戚、朋友的低风险、高回报劝说下参与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以高额利息诱惑,非法获取资金。有些已经加入的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有的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放过,造成亲情反目,导致人间悲剧。

如果企业或者个人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非法集资行为后也是属于触犯了我国刑法的规定,那么受害人是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并追回非法集资的具体款项,如果非法集资的犯罪嫌疑人已经没有足够的钱财进行偿还后当事人也是只能追回部分款项。

非法集资属于什么案件 (三)

优质回答非法集资案件可能属于刑事案件。具体情况需根据其行为是否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来判断:

如果符合构成要件:非法集资行为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则属于刑事案件。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将受到刑事处罚。如果不符合构成要件:虽然非法集资行为与民事关系中的债务纠纷相似,但如果不构成上述刑事犯罪,则可能被视为一般的民事纠纷案件处理。

因此,非法集资案件的性质取决于其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非法集资人员怎样定罪? (四)

优质回答非法集资涉及的两大主要罪名按照刑法规定,从事非法集资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集资诈骗罪。

网友咨询:

非法集资人员怎样定罪?

广东瑞嘉律师事务所宋军律师解答:

非法集资涉及的两大主要罪名按照刑法规定,从事非法集资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集资诈骗罪。

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是指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

1、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构成集资诈骗罪的,一般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广东瑞嘉律师事务所宋军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非法集资的员工的判刑问题,是需要根据员工是否直接责任,是否参与非法集资的非法活动,对于员工有参与到非法集资行为中,则应当承担非法集资罪的刑事责任。其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对于属于帮助公司非法集资的情形,是属于从犯的,是可以比照主犯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的;对于不知情的员工,是不予处罚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宋军律师简介

宋军律师于2008年毕业于湖南警察学院,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擅长处理劳动工伤、侵权人身损害赔偿、各类经济纠纷、合同纠纷等,具有丰富的案件处理经验。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与非法集资最为相关的两个刑事罪名是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优尔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