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怎么投诉举报 (一)

优质回答垃圾短信举报的方式有:登陆12321官方网站举报、拨打12321举报电话举报、短信举报等线上举报。
受理范围:
1、利用互联网网站、论坛、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博客等传播、发送的不良与垃圾信息;
2、利用短信、彩信、彩铃、WAP、IVR、手机游戏等传播、发送的不良与垃圾信息;
3、利用电话、传真等传播、发送的不良与垃圾信息;
4、借助其他信息通信网络或者电信业务传播、发送的不良与垃圾信息。
骚扰短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未经接受者同意一般的短信骚扰,都是在没有事先征得短信接收者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发布。
2、侵犯接受者的合法权益:在没有征得接受者同意的情况下,侵犯了短信接受者的通信自由权等一系列权利。
3、违法性:短信的内容违背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如包含虚假和欺诈的广告宣传、传销、骚扰、色情和封建迷信等内容。
综上所述,打击垃圾短信是保护通讯隐私的重要一环。垃圾短信不仅令人烦恼,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侵犯隐私。通过举报投诉,可以帮助打击这些违法行为,保护自己的通讯隐私。此外,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手机号码,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也是保护通讯隐私的重要措施。共同努力,打击垃圾短信,保护通讯隐私,让通讯更加安全可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短信骚扰多少条立案 (二)
优质回答短信骚扰没有具体条数的规定。
如果存在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违法行为,那么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骚扰短信判定标准如下:
1、未经接受者同意一般的短信骚扰,都是在没有事先征得短信接收者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发布;
2、侵犯接受者的合法权益:在没有征得接受者同意的情况下,侵犯了短信接受者的通信自由权等一系列权利;
3、违法性,短信的内容违背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如包含虚假和欺诈的广告宣传、传销、骚扰、色情和封建迷信等内容。对于此类立法禁止发送的垃圾短信,可以通过一些手机防护软件进行拦截或举报。
遇到网络威胁骚扰的处理方法如下:
1、收到包含淫秽、侮辱、恐吓等骚扰信息的手机短信、彩信、电子邮件等,应保留信息证据,并及时报警,在公安机关提取证据前不要将信息删除;
2、对于以手机短信、彩信形式收到的骚扰信息,千万不要轻易点击信息中的上网链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上网费用;
3、对于包含恐吓、威胁索要钱财等内容的信息,应及时报警,千万不要私自将钱财以任何形式交给犯罪分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包含以各种借口要求提供银行账号、密码、股票账户、身份证号码等私人涉密内容的信息,千万不要轻易提供相关内容,应及时通过银行等部门的官方联系方式进行确认,对于诈骗信息应及时报警。
综上所述,被短信骚扰、网络骚扰的情况在生活中也有发生,有些人也遇到了被他人威胁恐吓,口头上或是短信中都有,所以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当保留证据,进行报案。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法律上对“骚扰”是怎么界定的 (三)
优质回答骚扰不会构成犯罪的,但如果情节严重的话,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有权做出拘留或者罚款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第5款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你的行为就属于发送其他信息,如果次数较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对方就会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要求进行处罚的。
刑法上没有骚扰罪,也就是说单纯得骚扰并不触犯刑法,但是例如在电话里进行威胁恐吓,或者敲诈的话,才有可能构成犯罪。可以对骚扰电话进行录音,即使不犯罪,也可以报警。
扩展资料
手机普及度高加剧骚扰来袭 治乱须跨三道坎
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严重扰乱我们的日常生活,已近乎“人人喊打”。而据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1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电信服务业发展情况,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高普及度无疑将加剧骚扰来袭。
治理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已迫在眉睫,而这需要产业链上的各方形成联动机制,同时,用户要加强防控意识,并勇于举报。唯如此,才能真正治出水平,遏制骚扰电话和垃圾电话的泛滥之势。去年骚扰电话人均20.7通、垃圾短信人均34.9条
说起垃圾电话和垃圾短信,相信不少人会“咬牙切齿”。的确,卖房、卖保险、中奖诈骗……花样繁多的骚扰电话和短信困扰着广大用户,且这种情况将有加剧的趋势。
据工信部公布的201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电信服务业发展情况,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
高普及率的背后是令人忧心的现实: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和搜狗号码通联合发布的《2014骚扰电话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骚扰电话呼出量高达270亿通,相当于人均20.7个。
另据百度手机卫士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移动安全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垃圾短信数量高达454亿条。如此换算,相当于人均34.9条。
270亿通骚扰电话!454亿条垃圾短信!这令人咂舌的数据反映出当前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已泛滥成灾。垃圾短信屡禁不止、骚扰电话频频来袭、电信诈骗花样翻新,用户深受其害。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电信诈骗年均增长率一直高达70%,每年因电信诈骗导致的公众损失超过百亿元。
事实上,骚扰电话亦是全国性的治理难题。以报警电话为例,河南新乡市的110报警服务平台去年共接报警电话130万起,而骚扰报警电话就多达25万起,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警力资源。
无独有偶,云南省公安厅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省共有700余万人次拨打110,但骚扰电话占接警电话的一半。另据统计,银川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去年每天平均接到近300个电话,其中骚扰电话、假警就占了85%左右。
立法滞后致骚扰电话、垃圾短信难以根除
骚扰电话与垃圾短信泛滥成灾,要严苛治理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为何骚扰电话与垃圾电话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其一,立法滞后。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对于未经许可或者消费者确认,或者消费者明确拒绝的,不得发送商业性的信息。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电信服务部门予以删除相关信息或者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但是,目前对这些‘必要措施’并没有细化。”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表示。此外,法律对骚扰电话以及垃圾短信的甄别、惩罚及赔偿标准也未能做具体规定。
其二,改号软件的泛滥加大了拦截软件对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屏蔽的难度。当下,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特殊号码在公众中可信度高的特点,接连冒用400、110等号码进行诈骗,让公众防不胜防。
其三,信息采集、储存方面存在漏洞,由此也形成了非法利益链。有网友调侃道:“卖你的人无处不在:买房,房产公司把你卖了;孩子出生,医院把你卖了;孩子上学,学校把你卖了;
住进小区了,物业部门又把你卖了……”生活中,小到街头巷尾的调查问卷、随手丢弃的快递包裹单、网站注册信息,大到一些政务信息登记,都可能成为不法分子骚扰用户的号码来源。
其四,高分散性。在移动电话高普及率的当下,想要迅速准确地查找到电话源头绝非易事。“这些诈骗团伙一般都在外省或境外,使用的号码都经过技术处理,诈骗网站都多都架设在国外,案发后,对案件侦破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和阻力。”
曾侦办过通讯诈骗案件的警官如此表示。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更表示,因为电话诈骗属于非接触性远程诈骗,破案率往往不足1%。
治理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得过三关
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严重影响公众的日常生活,是该好好管管了。而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要得到有效治理,需要产业链上的各方形成联动机制,把好管理、技术、意识这三关。
首先,需要在管理上“打头炮”。立法滞后是造成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泛滥的主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举报平台。如近期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实名制实行对这一现象有一定遏制作用。
相关部门要及时明晰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界定,并对惩罚力度做详细规定,让产业链上的各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其次,技术治理不可缺失。业内人士建议,运营商应不断提升自身对号码管理的能力,改进打击骚扰电话现象的技术手段。针对改号软件的泛滥运用,相关的安全厂商要加强研发,加大拦截力度及准确性。
最后,用户要加强防控意识。据搜狗线上调研数据显示,公众常用的防范骚扰电话的方式是设立黑名单和安装手机拦截软件,而进行举报和投诉的比例却相对较少。搜狗副总裁杨洪涛表示,公众更多仅是表明一种意愿,缺乏实际行动,群防群控意识仍需加强。
同样,垃圾短信的治理离不开用户的配合。为维护自己的信息、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用户要勇于举只有监管部门、运营商、安全厂商及手机用户共同发力,才能铲除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黑色产业链,还网络一片清朗天空。
没有经过同意发送垃圾短信违法吗 (四)
优质回答未经用户同意发送垃圾短信是违法的。具体原因如下:
违反通信管理规定:工信部发布的《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在用户未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发送商业性质的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质的电话。这一规定旨在保护用户的通信自由和安宁。
触犯法律: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需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未经用户同意发送垃圾短信,不仅违反了通信管理规定,还触犯了法律,有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
用户有权维护自己的权益:用户有权要求停止这种不合规的商业行为,并可以采取举报等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运营商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确保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发骚扰短信犯法吗? (五)
优质回答短信骚扰属于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一、骚扰短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未经接受者同意一般的短信骚扰,都是在没有事先征得短信接收者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发布;
2、侵犯接受者的合法权益:在没有征得接受者同意的情况下,侵犯了短信接受者的通信自由权等一系列权利;
3、违法性:短信的内容违背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如包含虚假和欺诈的广告宣传、传销、骚扰、色情和封建迷信等内容。
对于此类立法禁止发送的垃圾短信,可以通过一些手机防护软件进行拦截或举报。
二、个人手机大量群发短信的限制
1、中国移动:一个手机号每小时群发短信数量超过200条,或一天超过1000条,就会被系统认为疑似垃圾短信,会对该手机号的短信功能进行限制。
但这种限制仅限于短信的收发,并不会影响到手机其他功能的使用。而且,在核实所发短信非垃圾短信后,系统会在2小时后自动解除限制。
2、中国联通:根据国家政策,为阻止垃圾短信的渗入,群发短信过多,会被列入黑名单,具体数量目前还没有标准。
3、中国电信:每日发送短信数量超过一定标准的用户的发送行为进行拦截处理。
三、解决方法
1、应加强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
引导公民自觉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培养公民抵制不良短信的鉴别力,不要被垃圾信息的假象所蒙蔽。
同时,要勇于与其作斗争,不但对垃圾信息不制造、不传播,发现后可通过相关手机管家软件进行拦截或举报,要敢于和及时地向公安机关举报,以便有效遏制它的蔓延。
2、加强监督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对电信、网络公司要加强监管,严格要求。各网络公司要以对公众、对社会安定负责的态度明确责任。
制定措施,相互协调,共同监督,不制作、不发送垃圾信息。同时,要加大职工思想和技术培训,增强抵制垃圾信息的能力,不断净化良好地通讯内容。
3、加强立法。
要治理垃圾信息立法是关键。在当前治理垃圾信息还缺少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立法机关一方面应尽快草拟有关法律草案,一方面要对滞后的有关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订。
以便适应飞速发展的网络业务需要。在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前,公安司法机关针对垃圾短信的问题,要依照《治安处罚法》等有关规定对相关行为人给予制裁,对情节恶劣的要坚决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垃圾短信立法。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优尔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