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新释义—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基本法律,自1979年首次颁布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的修正,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司法改革的需求。本文将对最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背景、核心内容及重要意义进行详细解读。
一、修订背景与历程
自1979年《刑事诉讼法》首次颁布实施以来,该法律已经历了三次重要的修正。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主要着眼于强化被告人的辩护权和程序的公正性。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修正,此次修正幅度较大,涉及90条修改和66条新增内容,主要目的是统筹处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最近一次修正则是在2018年,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相关条款。
二、核心内容解读
(一)总则部分
标签:立法目的、任务、基本原则
最新《刑事诉讼法》总则部分首先明确了立法的目的和任务,即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同时,强调了进行刑事诉讼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以及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二)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标签:侦查机关、强制措施、证据收集
在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环节,最新《刑事诉讼法》详细规定了侦查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包括立案的条件、侦查的措施和手段,以及证据的收集和固定。特别是在强制措施的适用上,法律明确了各种强制措施的条件和程序,旨在平衡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此外,法律还强调了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要求侦查机关必须依法收集、固定和保存证据,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三)审判程序
标签: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程序是刑事诉讼法的核心部分之一。最新《刑事诉讼法》详细规定了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在第一审程序中,法律强调了庭审的实质化,要求法官必须亲自听取控辩双方的陈述和辩论,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在第二审程序中,法律明确了上诉的条件和程序,以及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查和处理方式。而审判监督程序则旨在确保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得到正确执行,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四)执行与特别程序
标签:刑罚执行、未成年人保护、缺席审判
在执行部分,最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罚执行的原则和程序,以及减刑、假释等刑罚变更的执行方式。同时,法律还设置了特别程序,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缺席审判程序等,以应对特殊情况下的刑事诉讼需求。这些特别程序的设置,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也体现了对诉讼效率的追求。
三、重要意义
最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实施,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保障人权、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强化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和诉讼权利,提高了
- 1、刑诉法2021年全文?
- 2、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新释义—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问答
刑诉法2021年全文?
优质回答目 录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管 辖
第三章 回 避
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第五章 证 据
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八章 期间、送达
第九章 其他规定
第二编 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第一章 立 案
第二章 侦 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三节 询问证人
第四节 勘验、检查
第五节 搜 查
第六节 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第七节 鉴 定
第八节 技术侦查措施
第九节 通 缉
第十节 侦查终结
第十一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三编 审 判
第一章 审判组织
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
第二节 自诉案件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四编 执 行
第五编 特别程序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四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附 则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五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九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本法实行人民陪审员陪审的制度。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
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六条 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
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十七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
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衔接?
优质回答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没有衔接。
理由: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行政诉讼审理的是行政案件,被告是因行使行政权而与相对一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国家行政机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刑事诉讼审理的是刑事案件,被告是被公诉人即人民检察院指控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
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新释义—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优尔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