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罪司法解释 (一)

交通肇事逃逸罪司法解释

优质回答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司法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定义与基础条款: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处罚情形:

交通肇事逃逸,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情形包括: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的等。交通肇事逃逸,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形包括:死亡二人或者重伤五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六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的等。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其他特殊规定: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责任认定与处罚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并不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包括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时逃跑的情形。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处以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 (二)

优质回答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主要对《刑法》中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等问题作了细化,明确了具体的量刑情形。以下是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

一、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的。

二、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形

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并可能面临更重的刑事处罚: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严重超载驾驶的;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这些司法解释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和量刑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有助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

交通肇事罪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三)

优质回答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刑法第13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具体认定标准如下:

基本标准: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违反规定而发生重大事故;事故导致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具体情形:

死亡或重伤情况: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3人,且负事故同等责任的。财产损失情况: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的。

加重情节:

交通肇事致1人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同时具有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明知车辆安全装置不全或失灵而驾驶,明知是无牌证或已报废车辆而驾驶,严重超载驾驶,或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等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注意事项: 对于交通肇事案件是否决定立案,需分清事故责任,并看是否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具体标准。 如果行为人只有违章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不以犯罪论处,不予立案。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交通肇事司法解释的信息了解不少了,优尔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