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彩礼的新规定 (一)

2025年彩礼的新规定

贡献者回答2025年彩礼新规定及相关情况如下:

整治“天价彩礼”:国家并未取消彩礼,但依据《民法典》第1042条,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不允许一方强行索要或收取“天价”彩礼。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加大对“婚托婚骗”等打击力度。江西等地出台彩礼上限标准,超出可举报。三种情况彩礼必须返还:一是闪婚闪离、多次骗婚,违背婚姻本质借婚姻骗取钱财的,需全额返还;二是假借恋爱索取财物,以结婚为幌子索要钱财却拒绝领证的,认定为“婚骗”后全额返还;三是双方结婚但未共同生活,或一方隐瞒重大疾病致婚姻破裂,法院会酌情减少返还数额或支持全额返还。不用给的钱:“天价彩礼”违法,若女方家庭强迫男方支付超出承受能力的彩礼,男方可通过法律追回;婚介机构虚假承诺需退费;日常生活中无明确以结婚为目的的转账、赠送礼物等普通赠与,分手后无需返还。应对建议:给付彩礼时保留证据,转账备注“彩礼”并保存聊天记录;了解当地彩礼政策,如江西、宁夏等地的彩礼限额等;遭遇对方“强索”或道德绑架,及时寻求妇联、司法等机构援助。

最新资讯:最高法明确婚约双方父母可作为婚约财产纠纷诉讼当事人 (二)

贡献者回答最新资讯:最高法明确,婚约双方父母可作为婚约财产纠纷诉讼当事人。

一、婚约财产纠纷的诉讼主体

在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原则上以婚约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但考虑到中国传统习俗中,父母在儿女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彩礼给付和接收常涉及双方父母的情况,为尊重习俗并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规定》明确:

共同原告: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参与诉讼。共同被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参与诉讼。

二、离婚纠纷中的彩礼返还

在离婚纠纷中,由于诉讼标的主要是解除婚姻关系,因此不宜将婚姻之外的其他人作为当事人。故《规定》明确,在离婚纠纷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

三、中央对高价彩礼的治理

近年来,高价彩礼问题备受关注,中央频频出手进行治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要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开展高价彩礼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从2019年起,“高价彩礼”就被中央一号文件点名,特别是从2021年起,连续3年被重点提及,显示出中央对高价彩礼问题的重视和决心。

综上所述,最高法的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习俗和实际情况,为婚约财产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法律依据。同时,中央对高价彩礼的治理也体现了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和引导。

中央一号文件:农村整治升级,“3治理4打击”!农民幸福生活来了 (三)

贡献者回答推动各地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发布,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到了农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相关内容。本次文件特别强调了“3治理4打击”的措施,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3治理”

1. 治理高价彩礼

彩礼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过去,彩礼代表着家庭的诚意和祝福,但如今却演变成了沉重的负担。文件中提到,要专项治理高价彩礼问题,提倡简约的婚礼形式,减少彩礼的金额,以减轻男方家庭的压力。

2. 治理大操大办

红白喜事本是寻常事,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严重的攀比现象。文件中指出,要控制宴请规模和标准,倡导文明健康的庆祝活动,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和负担。

3. 治理不良丧葬习俗

丧葬应该是尊重逝者、慰藉生者的仪式,但部分地区却出现了厚葬薄养、攀比浪费等不良风气。文件强调要治理这些不良习俗,推广文明丧葬,让丧葬仪式回归庄严和简朴。

二、“4打击”

1. 打击黄赌毒

黄赌毒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击这些违法行为,净化农村社会环境。

2. 打击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活动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延误病情,危害健康。文件要求加强宣传教育,科学对待疾病,打击迷信活动。

3. 打击非法宗教

非法宗教活动可能成为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的工具,文件强调要坚决取缔这些活动,维护农村政权稳定。

4. 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家族恶势力

农村黑恶势力和家族恶势力是农村社会的毒瘤,文件要求持续打击这些势力,保护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农村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旨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通过“3治理4打击”措施,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中央对结婚彩礼的规定,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优尔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