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近年来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旨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从授予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到放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条件,再到实施“带编入企”引才机制,甘肃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广大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甘肃省人才引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

甘肃省人才引进政策 (一)

甘肃省人才引进政策

贡献者回答(一)引进的博士和正高级专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由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政府津贴。

(二)为引进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紧缺人才,统一提供过渡周转人才公寓,5年内免费居住。人才公寓无法满足需求时,按照博士、正高级专家每月2000元,“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副高级专家每月1500元,“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每月800元标准发放人才租房补贴。

(三)引进紧缺人才在武威购房,按博士和正高级专家15万元,“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7万元,“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3万元的标准,由财政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

(四)引进到民勤县工作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紧缺人才,在5年服务期内由县财政每年发放1万元的工作补贴。

(五)引进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紧缺人才,所在单位没有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空缺的,通过设置特设岗位评聘职称。

(六)引进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紧缺人才,属于夫妻跨市两地分居的,经本人申请,由组织人社部门根据其配偶身份性质,协调调入相应的单位工作。

(七)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紧缺人才,子女处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按照本人意愿安排学校就读。

(八)引进到市、县区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并选派到企业服务的紧缺人才,服务期3年,服务期间人事关系、转正定级、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工资调整、教育培训等由所在市、县区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负责办理,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安排到相应市、县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自愿留在企业工作的鼓励在企业任职。

武威面积有多大 (二)

贡献者回答问题一:武威市凉州区面积有多大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凉州区)、2个县(民勤县、古浪县)、1个自治县(天祝藏族)。乡镇 *** 116个,其中镇 *** 41个。

武威市 面积33249平方公里,人口187万人(2004年)。

凉州区 面积 5081平方公里,人口98万。邮政编码733000。区人民 *** 驻东大街。

民勤县 面积16016平方公里,人口29万。邮政编码733300。县人民 *** 驻三雷镇。

古浪县 面积 5287平方公里,人口39万。邮政编码733100。县人民 *** 驻古浪镇。

天祝藏族自治县 面积6865平方公里,人口21万。邮政编码733200。自治县人民 *** 驻华藏寺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问题二:武威的面积有多大 武威市凉州区总面积4873.85平方公里,现辖19镇18乡,2个开发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人口101万,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

问题三:武威市区面积多大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

总面积33249平方千米。

截至2010年底,总人口192万人。

问题四:武威市区面积多大 武威市凉州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希望楼主能,预祝楼主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问题五:武威市的全面积是多少 武威市(英文名:wuwei city)别称:西凉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总面积33249平方公里。截至2003年底,总人口193.45万人。市人民 *** 驻凉州区,邮编:733000。行政区划代码:620600。区号:0935。

武威古称凉州,六朝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机关所在地。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要隘,一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在这里形成、发展。文物古迹有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唐大云寺铜钟、海藏寺、罗什塔、文庙、钟楼、雷台观及碑刻等。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为国家文物珍品。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 *** 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2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

问题六:武威市城区面积为多少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面积3324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1.83万人。

问题七:2016年武威市凉州区玉米面积有多大 武威市凉州区总面积4873.85平方公里,现辖19镇18乡,2个开发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人口101万,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

问题八:甘肃武威有多少个县 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凉州区)、2个县(民勤县、古浪县)、1个自治县(天祝藏族)。

乡镇 *** 116个,其中镇 *** 41个。

武威市 面积33249平方公里,人口187万人(2004年)。

凉州区面积 5081平方公里,人口98万。邮政编码733000。区人民 *** 驻东大街。

民勤县面积16016平方公里,人口29万。邮政编码733300。县人民 *** 驻三雷镇。

古浪县面积 5287平方公里,人口39万。邮政编码733100。县人民 *** 驻古浪镇。

天祝藏族自治县面积6865平方公里,人口21万。邮政编码733200。自治县人民 *** 驻华藏寺镇。

问题九:武威几个县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凉州区)、2个县(民勤县、古浪县)、1个自治县(天祝藏族)。乡镇 *** 116个,其中镇 *** 41个。

武威市 面积33249平方公里,人口187万人(2004年)。

凉州区面积 5081平方公里,人口98万。邮政编码733000。区人民 *** 驻东大街。

民勤县面积16016平方公里,人口29万。邮政编码733300。县人民 *** 驻三雷镇。

古浪县面积 5287平方公里,人口39万。邮政编码733100。县人民 *** 驻古浪镇。

天祝藏族自治县面积6865平方公里,人口21万。邮政编码733200。自治县人民 *** 驻华藏寺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

2004年底。 *

问题十:2016年武威公租房面积最大多少 新建的成套公租房,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由 *** 投资或补贴的新建公租房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为主。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吃什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吃什么东西) (三)

贡献者回答转眼间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端午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假日之一,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风俗啊?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中药材,也是端午节传统饮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每年农历初一的时候就会将酿造好的雄黄酒放在室外晒太阳,一直晒到初五,等到中午的时候吃粽子、饮雄黄酒。

吃咸鸭蛋

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吃的一道食物,每年端午的时候,餐桌上总有一道咸鸭蛋,蛋壳发青,但是内部的蛋黄金光闪闪、咸香四溢,非常好吃。

打糕

打糕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庆祝端午节时会吃的食物,此时,人们欢聚在一堂,吃起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而且还增加了节日欢聚的气氛。

煎堆

在福建的晋江地区有端午节吃煎堆的习俗,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红薯粉和其他配料一起调制而成的综合物,这个饮食习惯,自古时就有了,有很深远的饮食渊源。

吃黄鳝

端午节的时候,是一年之中最适合吃黄鳝的季节,此时,黄鳝的肉质最嫩,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所以,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食些黄鳝保健身体。

鸡蛋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吃油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

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

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糖枣糯米饭

端午节,纳西族要吃糖枣糯米饭。

糯米饭能温补脾肺、补虚寒,而且糯米会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维生素,大量的磷质、钙质、铁质、蛋白质及脂肪,更加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别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进食。

吃臊子面

陕西人在端午节当天是一定要吃哨子面的。

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

吃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端午节本身是为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所以吃麻糖来粘嘴,也是为了祝愿我们的生活甜蜜美好。

吃“五红”、“五黄”

南京传统意义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黄”,即黄鳝、黄鱼、鸭蛋黄、黄瓜、雄黄酒。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五黄”的内容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五红”,即“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五黄”,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避暑了。

饮菖蒲酒

饮菖蒲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南宋士子陈可常,曾写有“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的诗句。菖蒲酒是以菖蒲为药料、以白酒或黄酒为原酒制成的一种药酒。端午节饮菖蒲酒是为辟邪禳毒,久服可祛病强身。

吃叶子饽

叶子饽,是玉林人的节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阳这两节属必不可少的美食。关于叶子饽的传说有很多已不可考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历史颇久远。到了后来叶子饽渐渐演变成玉林当地一种大众化的地方传统特色小吃。

吃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

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吃桃、茄子及菜豆

四川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寓意长寿。

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同样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象征的意义则或者南人有别。吃子就算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代表子孙繁殖,有人而且认为猜疑抗御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吃茄子则可抗御蚊子咬。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绿豆糕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端午节当天唱主角的除了粽子便是绿豆糕。

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制作绿豆糕的原料有绿豆粉、豌豆粉、黄砂糖、桂花等,是很好的清热解毒,保肝益肾的消夏小吃。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

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吃粽子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这种传统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伤害屈原。因为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粽子里面的馅儿也有所不同,北方多为甜味粽子,以豆沙、红枣等做馅儿,而南方则多为咸味粽子,以肉、坚果等做馅儿。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划龙舟

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可见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门上插艾草和菖蒲

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是避煞气,防止传统位理学上禁忌入内的邪气。切记:一定要在下午3点前插艾草和菖蒲。

洗艾叶澡

艾叶具有天然祛湿、疏风止痒、杀菌止痒去湿疹的效果。中医也提倡用艾叶水给宝宝洗澡,春夏季艾叶水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痱子,驱除蚊子防止叮咬,还能防止其他夏季皮肤病的发生,对宝宝的皮肤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悬挂天师符和钟馗像

无论是自住还是租房,都可驱散屋宅的煞气。

吃五毒饼

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的印子盖在饼上,内有五种不同颜色的饼。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防止小人捣鬼。

雄黄涂抹小儿额头

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驱毒,二借猛虎镇邪,对于经常受惊的孩子特别管用。

扔灾

用红纸剪了葫芦或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图案,以白纸为衬,从农历五月初起贴在门楣上,或用硬纸折成粽子形状,缠上五色丝线佩戴于身,待五月初五一过,五色纸粽子和剪纸葫芦一并扔至门外,可以驱散邪气带来好运。

戴香包

香包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缝成,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可以驱邪醒脑,增加运势。

设草

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胡蒜。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或插或悬在门上。还可焚烧艾蒿等驱赶蚊蝇。

不识羊肉嫩 饕餮枉平生 (四)

贡献者回答《孤独的美食家》第六季里,有一集的剧情是五郎来到了东京上野御徒町办事,忽然肚饿,走进了路边一家名叫“羊香味道坊”的中华料理铺子。秉持中餐的优良基因,店家很快上了米饭和菜品,第一道菜是“炒羊肉配长葱”。五郎对他的描述是“软嫩羊肉被甜葱汁包裹,软软的,超好吃,一上来就抽中了大吉。”

看到这里,我拍案大笑:什么炒羊肉配长葱,这不就是经典京派小炒:葱爆羊肉么?

蔡澜说,在所有的肉类里,羊肉最有个性,喜欢或者不喜欢,没有中间路线。“羊肉和白酒一样,这种喜欢要慢慢栽培,才会爱上这个滋味,中间有些人吃不惯放弃,非常可惜。”

对于吃惯了羊肉的人来说,牛肉粗、猪肉俗、鸡肉平庸,连起来就是粗俗平庸,仿佛在细嫩的羊肉面前,一切其他肉类,都成了浮云。

而好的羊肉料理手段,也必须围绕“细嫩”两字来做文章。就好比五郎吃的葱爆羊肉,标准的做法是要热锅、旺火、滚油,切成丝的羊肉抓上芡汁下去,颠锅时候最好还“呼呼”冒着火,几十秒便下葱段生抽出锅,这才有五郎说的“软软”的口感。慢了半分,羊肉变老,味道就落了下乘。

我一个北京朋友精擅厨艺,在澳洲留学时,她在租房里做葱爆羊肉,“哗啦啦”的油锅声惊动了邻居,对方以为厨房爆炸而报警。她一脸无奈地对警察说:“中国羊肉只有这么做才好吃。”

涮羊肉的套路类似于爆羊肉,一样的旺火、薄片、几秒就熟,区别是导热的介质油换成了水。传说这是努尔哈赤在马背上发明的吃法,为求方便速成。我想这应该是可信的,因为早在唐之前,就有北方游牧民族以柴锅和雪水煮大块羊肉的记载。随着明清来战争节奏的加快,以及烹饪技术和燃料、锅具、刀具的迭代,以更快的烹饪,煮熟切得更薄的肉,就成了理所应当。

但是白水涮的羊肉,终究缺了点滋味,哪怕后来改良的口蘑、海米、姜片汤,也不能背离清淡的主题,不然就变成四川老火锅了。所以必须要精心调制的小料点蘸,才能显山露水。老北京的涮羊肉馆子各有各的小料配方,大抵不离韭菜花、香油、蒜泥、麻酱、醋诸味。但在很多食家看来,需要小料加持的涮羊肉,并不算是羊肉最好的吃法,就好比浓妆艳抹的美人,无论多么倾国倾城,在酸腐文人眼里,总是不如清水出芙蓉的小家碧玉。

广东人的羊肉火锅更高明一些,煮肉的不是水、不是汤,而是一锅滤去了米粒的浓粥,他们称之为“毋米粥火锅”。米汁富含充分的淀粉,就好比为羊肉勾芡上浆,煮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保护层,让肉汁和鲜甜的滋味不外泄,久煮不老。有人说广州之所以被称为羊城,就是因为这种羊肉毋米粥火锅太好吃了!

除了羊肉,毋米粥里还适合煮腰花、虾、鱼片、贝类,在其他火锅里容易煮过头的东西,到了此处顿成绝配。吃到最后,把一开始滤掉的米粒倒回融合诸味的粥汤里,就是一锅醒酒暖胃的老火粥。即便被人质疑为“嘌呤高”,但美食当前,又有何妨?

广泛流传于江浙一带的白切羊肉,诠释的是另一种“嫩”:带皮羊肉,以小火低温长时间炖煮——常常有炖过整夜的。一直炖到羊皮化胶,融入汤中,再取出拿大石头压紧,待他自然冷却凝冻后切片,就得到了极其细嫩弹牙的口感。从一开始的细嫩羊肉,炖到老柴,最后重归细嫩,中国古典哲学里的物极必反,在这一刻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我还曾在福建莆田见过一种温汤羊肉,做法和江浙的白切羊肉异曲同工:烧沸的水倒在装有木桶里,马上密封保温。第二天打开时,就是一桶“温汤”浸熟,滑嫩酥软的羊肉。当地餐饮协会的一位会长告诉我,巴黎某家米其林餐厅里,有一道用70摄氏度橄榄油浸泡两小时制作的牛霖,发明此菜的厨师,祖籍就是本地人。

追求羊肉之嫩登峰造极者,是我在冲绳一家居酒屋品尝过的羊肉刺身值得一说。日本人嗜生冷,鱼、虾、蟹、贝,牛肉、马肉乃至鸡肉都可为刺身,但羊肉刺身绝无仅有。日本羊和中国南方的山羊同种,通常带有浓烈的膻味,不像中国北方蒙古羊那么“素”。但冲绳人处理膻味的手段高超——羊肉刺身切得极薄,瘦肉触感冰凉,部分肉质还在冷冻状态,加了柠檬片,因而膻味不彰,只有细嫩的质地被凸显出来,“入口即化”四个字很俗,但确实很贴切。带皮的羊五花则用料理喷枪烤到微焦,配上生姜末和冰镇柚子酱吃,酸甜适口,有虾滑的滋味。

其实,手段再多,羊肉本身的质量才是最关键的,肉质要足够细,才能放大烹饪所带来的美好;质地要足够顺滑,才能包容不同料理方式的特色:新疆的黑头羊滋味清甜,肥瘦层次分明,即便最简单的明火烧烤,撒上孜然,也能外焦里嫩,汁水四溢;甘肃的民勤羊香味浓郁,适合葱爆;太湖平原的湖羊,是南宋皇帝南渡时从北方带到江南的品种,肉味在膻与淡之间有着很好的平衡,做红烧羊肉堪称一绝;海南东山羊膻味确实相对大了点,但肥瘦均匀,拿来炖成奶白色的汤最妙。

但要论羊肉中极品,我认为还属宁夏滩羊。作为蒙古羊的优良品种,其肉质细嫩程度冠绝当世。而滩羊的品质,又以宁夏盐池县出产的最好——听名字就知道了,盐碱滩上生长的羊肉,含水量很足,而且经历了自然的调味,哪怕不施油盐,简单烹煮,也能引发唇齿盛宴。就如冯唐在《搜神记》里提到过的那种小羊“两斤肉放进锅里,不放一滴水,靠自己的水就能炖一锅羊肉。”

嗯,女人是水做的,好的羊肉,也是水做的。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民勤租房的信息,欢迎点击优尔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