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一些关于财产犯罪的新闻,其中就包括职务侵占罪。所谓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而侵占罪则是指一般自然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那么,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对象以及追诉程序等多个方面。

非公职人员职务侵占立案标准 (一)

非公职人员职务侵占立案标准

贡献者回答非公职人员职务侵占的财产数额在二万元不满六万元,就达到了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这意味着,如果一个非公职人员因为职务原因侵占了公司或他人的财产,且金额达到了这个标准,那么他就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1、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侵占数额达到六万元的,即可立案。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的数额起点为六万元;“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为一百万元。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2、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3、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职务侵占证据不足能不能立案

证据不足的,也可以立案(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即可),但是最终证据不足是不能定罪的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有犯罪事实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涉及刑事案件,可以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律师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有罪辩护,无罪辩护,罪轻辩护。

综上所述是小编对非公职人员职务侵占立案标准做出的相关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

(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什么叫侵占职务侵占罪 (二)

贡献者回答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以下是对职务侵占罪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要素

职务:这是指行为人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所担任的具有一定管理、经手或保管本单位财物的职责和权限的职位。正是基于这种职务,行为人才能有机会接触到并可能侵占单位的财物。

侵占:侵占行为表现为行为人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这通常包括将单位财物转移、隐匿、出售或挥霍等,使其脱离单位控制并置于个人支配之下。

二、行为方式

行为人可能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来实施侵占行为。例如,虚构业务支出、伪造报销凭证等,以骗取单位的财物。

行为人还可能利用职权之便,直接挪用单位的公款或财物用于个人消费或投资。

三、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一旦成立,行为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这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此外,职务侵占行为还会对行为人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声誉造成严重影响。企业也可能因此遭受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四、合规建议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地履行职责,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企业和员工个人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防范和打击力度。

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犯罪对象只能是行为人主管、管理、经手的本公司、企业或单位的财物。侵占罪:犯罪对象范围较广,几乎包括所有具有所有权关系的财产。

客观表现形式不同:

职务侵占罪:行为方式主要是利用主管、管理、经手的本公司、企业,或单位财物的职务上的便利,将其数额较大的财物据为己有,并且只要实施了非法占有即构成犯罪。侵占罪: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将数额较大的他人财物占为己有,并拒不退还或交出,这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

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犯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主管、管理、经手的本公司、企业或单位财物的人员。侵占罪:主体是任何持有他人财物的人,不限于特定身份或职务。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什么叫侵占职务侵占罪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优尔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